
会员风采
MEMBER
副理事长单位
注册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国睿路8号
网 址:https://www.cetc.com.cn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信息化装备研发的先驱者,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型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其前身为创建于1946年的"中华民国国防部特种电讯器材修理所";1949年4月起义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先后直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国防部十院、第四机械工业部十院、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2002年起归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作为国家国防电子信息行业的骨干研究所,时刻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始终坚持走理想与文化引领之路,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之路,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先后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中承担关键任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和嘉奖。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称号,多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在60多年的自主创新发展中,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共有职工8500多人(含公司)。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人。具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60多年来,取得了国家级成果奖60余项,部、省级成果奖350余项,其中全国十大科技成就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8项; 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6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14项;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6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25项。
放眼世界电子信息工程的前沿,掷身于群雄角逐的国际市场,在党和国家一如既往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肩负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集团公司寄予的莫大期望的当今十四所人,正以尽责创新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为把十四所建成创新型国际一流电子信息企业集团而努力奋斗。
能力简介:
十四所现有在职职工8000余人(含民品控股公司30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3000余人,包括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1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80余名,高级以上职称科研人员近千人,同时拥有多个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所内设有国家级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军用微组装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计量测试中心、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研究机构,拥有国内最大的微波暗室、EMC测试评估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3212计量站、雷达系统仿真与集成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微电子制造中心、柔性加工制造中心及多座大型电子系统工程实验场等一流研发设施,新近还成立了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脑机实验室,产品和装备的研制工作涉及雷达、通讯、信息系统、天线微波、高功率、数据处理、软件、信号处理、射频仿真、电子对抗、机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艺制造、应用磁学、特种元器件等十多个专业领域。十四所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之路,自主研发的军品雷达覆盖海陆空天全领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大型相控阵远程预警雷达,第一部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第一部预警机雷达“空警2000”、第一部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中华神盾”。先后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中承担关键任务,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多次表彰和嘉奖,多次荣获“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
十四所在为国防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坚持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道路,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依托军工科研优势,十四打造民用雷达、智慧交通、智慧气象、智能制造、高端芯片、高端显示等军民融合产业生态链,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及网络信息领域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民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近100亿元,已成为覆盖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集团化研究所。
智慧军工产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8层810
服务热线:010-86229010
企业邮箱:service@zhjglm.cn
联系电话:010-86229010(宋焦焦)

扫一扫!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智慧军工联盟 京ICP备1901265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